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5年7月19日,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实验室成功重组后的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一戎研究员、副主任刘明教授、委员孙凝晖研究员、刘胜教授、郑海荣教授、黄庆安教授、李志宏教授、孙臻研究员、李昕欣研究员、蔡新霞研究员、武震宇研究员和方震研究员,以及顾问委员会夏善红研究员、赵建龙研究员出席会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及实验室处处长仲东亭、信息处副处长于金旭,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潘韬,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赵小龙受邀参会。此外,实验室依托单位上海微系统所谢晓明所长、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张毅副院长,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狄增峰研究员以及双方依托单位其他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实验室固定人员等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微系统所谢晓明所长回顾了实验室38年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实验室重组的整体情况,对各位学术委员长期以来给予实验室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上海微系统所将持续加大在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空天院张毅副院长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深化空天院与上海微系统所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海科委屈炜副主任向支持实验室建设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谢意,他指出,实验室建设需要依托单位的通力协作和持续投入,以共同推动实验室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潘韬处长强调,实验室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在国家重大项目申报中取得更多进展,力争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谢晓明所长代表双方作为共同依托单位组建的理事会为吴一戎研究员颁发了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吴一戎主任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与顾问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武震宇研究员代表实验室作整体工作报告,从实验室重组情况、重组后建设新举措、建设进展成效与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李昕欣研究员和陈健研究员做了重大成果报告,青年科研骨干陈浩研究员与刘军涛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前沿研究学术报告,涂敏研究员汇报了开放课题情况。
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充分质询,一致认为,实验室针对传感器领域“种类繁多、机理多样、应用分散”的行业特点,所凝练出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对实验室在国家关键领域发挥的战略支撑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委员们强调,实验室应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聚焦“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突破。要充分发挥上海微系统所在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深厚积淀,结合空天院在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新型传感器技术体系。这不仅将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能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委员们殷切期望,实验室继续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在传感器机理、材料、工艺和器件等关键环节实现原创性突破,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议深入探讨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系统谋划了重点攻关方向,为实验室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实验室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面汇聚创新资源,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切实将专家建议转化为发展动能,着力打造传感器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传感器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